装配件尺寸链是指在装配过程中,由多个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组成的尺寸链。
尺寸链是指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工艺流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尺寸链包括环和封闭环,其中封闭环是在装配过程或工艺流程后自然形成的一尺寸。
尺寸链是分析和设计技术工序尺寸的有效工具,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保证装配精度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设计和工艺工作中,为保证加工、装配和使用的质量,经常要对一些相互关联的尺寸、公差和技术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计算。
说明如果零件加工都处在下偏差的情况下,会产生0.7mm的装配间隙。零件在实际工艺流程中没办法保证零件都处在下偏差。
说明假定零件都处在基本尺寸的情况下,会产生0.3mm的装配间隙。同样在零件实际加工时没办法保证零件尺寸没有偏差。
说明在零件都满足公差要求的情况下,也许会出现1.3毫米的间隙,也也许会出现0.7毫米的干涉,这两种极限情况都可能会不满足装配要求。
结合以上分析,三种极端情况下装配的间隙分别为:-0.1、+0.7、0.3,计算不良率:
假设有n个零件,其中x为零件处在上偏差时的零件数,y为零件处在下偏差,z为零件处在基本尺寸时的零件数,那么不良零件的数量为x+y+z。
结合上面的公差计算,产品在良产过程中会存在15.24%的不良率风险,所以要调整装配公差。
1、尺寸链不完整,没有给出装配后允许的装配间隙(即尺寸链的闭环),没有分析比较的依据。
2、原文中存在很多概念错误。原文中“上公差”、“下公差”、“标准公差”实际因为“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编者已作修改。
首先,零件加工的良率是呈正态分布的,即零件处于中间值的概率是最大的。本例中,零件处在基本尺寸的概率最大。
其次,计算不良率,即生产出的零件不合格品数量占总生产的零件数的比率,计算零件数量怎么要用到零件的间隙值?反而与最终的要求间隙值没关系?况且尺寸都为基本尺寸时可能是合格的也参与不良率的计算,不合逻辑!
另外,原文作者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随时查一下资料或就可以的),严重怀疑其计算方式是臆想出来的。
4、也许是编者经验局限,欢迎读者在留言区文明发言探讨。后续本号会整理有关的资料分享。
这样公差链,无论是生产如何加工的话,只要是在公差范围以内,就会不存装配不良现象。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装配间隙在0-0.4之间,并不能判断合不合格,不能说“不存在装配不良的现象”,甚至不能下结论说装配不存在干涉现象,因为还有几率存在几何公差的问题。
下壳凸止口公差必须小于,上壳凹止口公差,才能确保装配外面美工线高度的一致性。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作分享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晶体塑性有限元 Abaqus 三维泰森多边形(voronoi模型)插件 V5.0
通用/泛亚/蔚来/弗迪/上海电驱动等百位新能源专家确认发言,易贸三电活动6月苏州见
2024第四届中国算力之都·宁夏 工程仿真大赛CAE网格赛道【赛事通知】
IAV: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模拟电机中的自由流动冷却液的技术
高压条件下的氢气渗透及暴露聚乙烯的破坏-高压氢气装置用高分子材料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