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1334000
双擎驱动四向寻机——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与运营商机遇分析
发布时间: 2025-04-23 08:05:52 |   作者: 爱游戏网站主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中国迈向2035年远大目标的关键节点。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了2025年主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与政策取向,并对宏观手段,年度重点任务做出安排部署。

  《报告》强调2025年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体现落实去年底政策部署,达成收官成就,及做好新五年计划开局准备之意。

  迎难而上、力保增长: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体现实际的需求与务实考虑(“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稳步的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但实现难度更高。《报告》清醒提出“实现这些目标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指出存在内部三大矛盾(需求端“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端“部分公司制作经营困难”、民生端“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外部关税贸易壁垒压力;基层运营与执行问题等挑战。据此2025年更强调“以进促稳”,通过更积极宏观手段+新质生产力、消费提振等结构性改革支撑增长,并关注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微观执行的联动协作。

  CPI承压明显:《报告》将 2025 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定为2.0%左右,较去年下调1个百分点,预示调控重点从控通胀转向适度扩张。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赤字率从2024年的3%升至4%左右,叠加超长期特别国债(1.3 万亿)和地方专项债(4.4 万亿),全年新增政府债务规模达11.86万亿(+2.9 万亿), 体现中央加杠杆稳增长决心,对冲地方化债压力。地方专项债增至4.4万亿元,重点投向投资、土地收储和存量商品房收购、化债等领域,显示“稳投资”仍是核心抓手。超长期特别国债延续2024年方向,支持“两重两新”建设。另新增5000亿元用于国有银行资本补充,旨在防范金融风险,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强调“适时降准降息”服务“稳中求进”。包括以结构性工具重点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绿色经济、提振消费及民企、小微企业等”领域。

  2025年延续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强调“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更看重目标引领,提升实施效能。同时面对特朗普2.0不确定性,《报告》提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体现中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具备应对决心与充足政策储备。

  有效需求依旧不足,贸易和科技领域又面临更加大的冲击,怎么样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与挑战?2025年《报告》提出“稳需求调结构+防风险促循环”的政策组合,通过超常规财政扩张缓解短期经济压力,以扩大内需+新质生产力驱动中长期动能切换。在10大年度任务中,通信产业可着重关注:扩大内需、新质生产力、对外开放、绿色发展4大方向:

  “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是我们国家的经济面临的明显问题。《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收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包括三大政策要点:

  • 民生托底:《报告》指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对居民就业、支持、养老、育儿、就医等关键民生问题提出举措;

  ①消费领域,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相比24年翻倍);

  ②投资领域, 2025年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国债全面加码“两重”;

  •消费改善与创新举措:推动康养、育儿、家政等领域及数字、绿色、智能等品类商品与服务供给多元化。关注“假期消费”与“健全县域商业体系”以改善消费环境。

  •完善体系支撑:强调完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三位一体支持体系;

  ①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起的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新增)等未来产业;

  ③强调AI+对数字化的经济全面赋能。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首提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AI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与优化数据资源应用等。

  同时2025年财政货币政策全面加码“两重两新”,信息技术、算力设施等今年新纳入地方专项债正面清单。

  应对2025年对华直接关税增多,与全球关税壁垒高企带来的外溢影响,《报告》提出重点措施包括:

  •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等新形式;

  •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等;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包括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升级;推动加入数字化的经济、跨太平洋等不同维度贸易协定。

  核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及提升中国绿色产业竞争力。具体包括: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标准体系;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示范工程;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与扩大碳交易市场。

  除以上四项外,《报告》还就科教兴国、体制改革、风险防范、三农工作、城镇化、民生等领域做出重要部署。

  结合运营商2024~25年经营及《报告》政策红利,运营商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挖掘政策机遇:

  《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运营商可利用政策红利,驱动AI+终端销售与创新消费场景,驱动终端销售与CH端收入改善:

  •响应政府“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运营商可联合设备商推出“以旧换新+5G/FMC套餐”捆绑服务,例如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手机、智能终端置换计划,推动用户终端升级并绑定高的附加价值业务(如云存储、AI助手);

  •合《报告》提出的“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开发元宇宙、云游戏、智能家居、绿色等新型数字消费场景的新型终端+多量纲套餐包,与内容/服务提供商分成收入。

  ● 利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与“两新两重”红利,助推新产业培育、智算设施升级与产业数字化

  运营商可利用《报告》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推动新产业培育、智算设施升级和产业数字化。加速解决当前运营商收入结构新旧动能转换:

  •《报告》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强调“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培育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在低空领域,运营商2025年可着力构建低空基础设施,加速低空场景创新、及驱动生态完善政策监管与场景创新。运营商并可联合生态伙伴申请国家资源,共创具身、6G等产品;

  •《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包括“设备更新”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依照国家最新政策,25年专项债拓展设备更新支持范围,信息技术、数字化的经济、低空、量子、商业航天、北斗,算力等纳入正面清单,有助运营商加速智算设施与产数拓展力度。结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将加快运营商“网云智算用”方案的产业落地。例如:

  •《报告》提出AI+“激发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活力”,包括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终端,新装备”;“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等要求。运营商可利用国家政策与资金,加速以AI为核心重构设施、商业模式与业务:

  ①加速“东数西算”等智算基础设施构建、优化东中西部数据中心布局,提升运营商智算设施竞争力(如中国移动的呼和浩特智算中心(国产化率80%)和中国电信的临港智算集群(30万卡规模)已具备示范效应,未来可通过“云+AI+算力”打包服务向政企客户输出);

  ②驱动AI+产业落地。重点发展5G专网和边缘计算,健全深化AI+云网边端垂类落地;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高潜力场景;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合作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

  ③深度参与25年数据要素机遇(公数供出、产数入表、数据应用),夯实AI发展数据源与业务场景。

  •《报告》安排 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运营商C端、H端业务推广将更显力度;

  •2025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其中专项债和特别国债重点投向新基建:

  ①25年“两新”加力拓围,电子信息领域首次加入。运营商可争取专项债资金用于5G-A网络扩容和智算中心建设。农网、偏远建站等也有机会获得支持;

  ②“两重”将带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的通信需求,运营商可通过参与政府基建项目(如高铁5G覆盖、智慧城市网络)获得订单。

  当前运营商海外收入占比较低,受地理政治学制约明显。透过《报告》政策红利,运营商可尝试在多个角度破局:

  •配合“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协同共建,运营商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和民生项目布局,如跨境网络覆盖和海外数据中心建设(如在东南亚布局边缘算力节点,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低时延跨境云服务)。并可配合/学习网络公司建设海外智算或推动跨境算力交易;

  •依托自贸区政策(如海南自贸港),试点跨境数据流动、跨境金融通信、离岸数据中心、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国际云服务等形式;

  •针对《报告》提出的“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运营商可推出多语言客服、国际专线接入、跨境结算支持等业务;

  •透过《数字化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运营商可加快数据跨境流动、隐私保护等领域合规建设,满足跨境企业需求。

  ●《报告》提出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助力运营商加速绿色转型与对外赋能,提升ESG竞争力

  运营商可利用《报告》绿色经济有关政策,推动绿色转型、赋能与创新融资新模式:

  •《报告》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运营商可申请政策支持,加速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基站光伏供电等的应用,以控制基站和数据中心能耗。同时“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可为运营商提供参与新能源项目的机会(如中国移动的哈尔滨智算中心(全国产化)可作为绿色算力标杆推广);

  •ESG融资优势:运营商可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支持低碳项目,吸引ESG投资基金。

  2025年《报告》以“稳中求进”基调应对内外挑战,通过政策组合拳激活内需、培育新动能。 电信运营商需紧抓内需扩张、新质生产力、出海和绿色等关键机遇,利用政策红利加快驱动新旧动能转换节奏,助推面向国际一流水平数字化服务商的转型进程。


新闻推荐
Recommend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