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1334000
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探析
发布时间: 2024-06-14 20:51:08 |   作者: 爱游戏入口

  2019年,我国提出打造长城、大运河、长征三个国家文化公园。其中,长城、大运河北京段分别是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实践为构建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构建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带动作用、三条文化带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发展、北京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构建和京津冀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同时,能凸显北京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整体价值,塑造成为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华文化标识。

  2017年2月,习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明白准确地提出保护好北京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要求。他强调指出,北京历史背景和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2017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在“中华文化传承工程”专栏中提出,将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其中,长城、大运河、卢沟桥与北京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相关,卢沟桥是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2019年7月24日,习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会议指出,这三个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2019年12月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目标,是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其中长城河北段等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年底前完成。通过建设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方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文化带形式有利于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月《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长城、大运河、西山三条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建议,旨在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利用,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这中间还包括“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

  东西万里长城和南北京杭大运河,一横一纵,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形成了我国大地北部和东部的主要人文地理框架。东北自长城居庸关所在的关沟向西南方向绵亘400多公里的太行山则是中原地区与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线。北京地区的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坐落在我国北部、东部人文地理大框架的东北端交汇处,历史上与北京城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环抱京城,控扼冲要,同步发展,承担着重要功能。

  可以说,北京市三条文化带是在北京城市诞生、发展、地位不断的提高和南北民族文化融合不断深入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作为北京城周围的辅助性、服务性区域,与北京城同步发展,文化积累越来越深厚,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承载着天地人和、国家一统,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文化融合、包容厚德,首善垂范、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有着非常丰富厚重的文化、生态、经济、政治、社会价值。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重点抓好“一核一城三带两区”。这对于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落到实处,整体保护北京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凸显北京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整体价值,生态文明与文化遗产保护并重,发挥文化中心对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撑作用,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

  3年来,北京市三条文化带分别编制了保护发展规划,采取了系列保护和建设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20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对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进一步进行了部署和规划落实,提出依托三条文化带构建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按照《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北京市也在热情参加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其中,《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已基本完成。

  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是指环绕在首都周边的系列国家文化公园,可以命名为“首都国家文化公园”。这一设想基于北京三条文化带的发展实践。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是京津冀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的空间载体和文化纽带,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能成为首都城市圈的文化载体,其构建有利于促进环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保护、传承和利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战略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北京依托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构建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作为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将三条文化带的保护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大推进力度,有利于更好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分别成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太行山文化带、永定河文化带的龙头,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有利于三条文化带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发展。北京构建以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为主体的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作为落实依托长城、大运河、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的北京实践,有利于在每条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各自成系统的基础上,推进三条文化带的整体保护、系统保护,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条文化带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有利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构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四个空间层次,老城和三山五园两大重点区域,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以及世界遗产和文物等9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老城和北京三条文化带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建设将有力助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发展体系的构建。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实施的重大系统工程,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建设,需要加强系统性、综合性的统筹协调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或称之为建设“首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议北京市和各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之下增设“名城保护和首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组”,将统筹性很强的“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的理念、思想和北京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特别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举措落实到工作组织层面。

  做好顶层设计。首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编制建设保护规划,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规划先行,坚持“点、线、面、体”相结合,统筹协调推进三条文化带的保护和发展,细化分解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才能加快推进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的构建。

  依托三条文化带构建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应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本底,以“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发展为手段,坚持三条文化带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充分展示和呈现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在北京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首都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参照《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首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主体功能区。

  用5年左右时间,通过分步建设使环首都三条文化带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全面展示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魅力及景观价值,形成环首都文化线路,打造世界级文化景观,彰显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有力支撑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的实现。

  明确重点任务。首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保护遗产,挖掘文化,凝练精神,传承文脉,修复生态,提升环境,配套设施,数字再现,文旅融合,持续发展。参考《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建议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等,有重点地统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等各类主体功能区,实施遗产保护、文化挖掘与文脉传承,生态修复、环境提升与设施配套,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与数字再现等工程。

  开展试点建设。建议近期选取位于不一样的区域、地位重要、特点不同、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丰富、在三条文化带上有代表性、需要整体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八达岭长城、白浮泉遗址、通惠河、通州古城、卢沟桥、三山五园、南海子公园等作为首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试点项目,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成果,总结一套可复制的经验,为全方面推进首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结构与区域响应研究”〈项目批准号:41371158〉部分成果,项目负责人:张宝秀)

  [1]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立足优势 深化改革 勇于开拓 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N].人民日报,2014-02-27.

  [4]邹统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管理初探[N].中国旅游报,2019-12-03.

  [5]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2019-12-05.

  (作者简介:张宝秀,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


新闻推荐
Recommended News